这家连名字都没有的扣碗店,值得一试
如今难以见到的扣碗,像极了天边的霞光
记得小时候,最喜欢村里有人结婚生子,因为能够跟着大人一起吃喜宴,老家叫“坐桌”。
鸡鸭鱼肉几样大菜,在那个年代,能在喜宴上凑齐的也不算多。
那会儿小伙伴们结婚,随礼之外,好哥们儿都是要帮忙端盘子的!
做菜也是大家一起动手,经过街坊邻里齐上阵的数日努力,炸制好的食材准备妥当,只待上笼。
喜宴当天,用小碟子分好的各类食材整齐排列,一笼笼架在火上,柴火烧的很旺,随着热气升腾,一股香气也开始往心里钻。
在我记忆中,每到“坐桌”,最受欢迎的肯定是传统扣碗,至少八样,荤素搭配,入味恰当,酥烂异常。
来到城市里,再也很难吃到这个味道。
今天,在几位吃货好友的指引下,找到了这家连名字都没有,开在郑州交通技校汽修厂内的扣碗店。
老板是来自老鸦陈的王二胜,目测并非毕业于某知名烹饪学校,也不是师承名门。
就是凭着对老味道的执拗,来了这家甚至称不上店的“扣碗店”。
简陋的环境,粗犷的出品,难找的位置,崎岖的路途…
一切的不快,都在扣碗端上桌的那一刻,随着香味悄然走远。
虽然味道和记忆中有所差别,可是,谁又能清晰的确定,记忆中的味道究竟是什么样呢?
到这里的时候,刚好看到满天霞光,不禁感叹,曾经叱咤红白喜事的传统扣碗,不就像天边的霞光一样吗?
如此美丽,却又短暂易逝。
我们能做的,就是沉浸其中,
并且深深地记忆。